咨询热线: 17321326134

关于我们

About us

创始人应规避:人资倒挂与小股为尊

发布时间:2022.08.15 11:11   浏览次数:   作者:admin

返回列表

微信图片_20221018170648.jpg

01人资倒挂:大钱大股,小钱小股对吗


企业创立之初,通常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创始人往往会引进外部资金来助力企业发展。此时,资金相比经营能力等其他方面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出资方也会因此要求占有企业更多的股权。出于对企业经营现状的考虑,创始人往往会答应出资方的股权分配要求。于是,一些出资方只在付出一定资金而没有其余贡献的情况下拿到了大量股份,包括创始人在内的实际经营者却因为出资少而占有小部分股份。股权划分比例一旦形成,后期想要变更会非常困难,毕竟已经到嘴的肥肉谁愿意吐出来呢?


如果企业仅仅根据出资额来分配股份,除非每个股东的出资额度与其出力程度刚好一致,否则出力的人一定会越干越没劲、心生委屈、引起矛盾,终危害股东之间信任关系和合作基础。


微信图片_20221018181201.png

Z公司是甲、乙、丙三位合伙创立,甲出资少,但参与经营多。乙和丙出资高于甲但实际不参与经营。公司的股权比例甲占股份少,乙丙股份各占35%。后来该公司在甲的用心经营下发展顺利,逐步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随之的问题也来了,公司发展越大,甲的内心不平衡感也越强烈,因为眼看着乙和丙在经营中什么力也不出,却每年坐享其成分走很多的红利。


甲要求重新调整股份。甲认为资金固然不可或缺,但全职创始人的作用以及各类人才的努力奋斗更为关键。而丙和乙认为当初没有他们的出资公司不可能有资金扩大业务做到今天,双方各执己见故陷入僵局。


未标题-1.jpg

股权分配这件事,早期的时候大家都无所谓,等一旦做出点成就后,就会转变为打得你死我活的导火索,所以不要试图在股权问题上做任何草率的决策,稍有差池都会给你的企业带来很大的祸。


以上案例就出现了出力的人与出资的人在持股比例上“倒挂”的情况。在现实情况中呢,企业根据出资额来分配股份,而忽视出力人的价值。当企业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对外部资金的需求由强烈变为平缓,甚至变为不再需要,届时,出力的人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柱,其优势必须在权与利方面得到凸显。


未标题-1.jpg


很多人都知道逻辑思维,当年申音和罗振宇一起创业,申音投了100万,罗振宇一分钱没投,所以申音股权是82%,而罗振宇只占了18%。创业之初申音承担了所有的创业风险,罗振宇没有承担风险,这样的股权比例在当时是合理的,逻辑思维在创业之初,商业模式也没有想好,一直到2014年还在卖月饼,后来慢慢的成为知识付费平台,随着粉丝的不断增多,罗振宇在企业就越来越重要。2014年初他们这家企业就估值一个亿了,当企业估值一个亿的时候,大家想一想罗振宇心里会不会失衡?再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申音你会不会同意调整股权结构?在创业的时候,我承担了所有的风险,现在企业刚有起色,你就多要股份,所以双方就会产生分歧。


未标题-1.jpg

02小股为尊:小股东玩转大股东 


Y公司有A与B股东,分别占股51%,49%。两人前期相处非常愉快,通力合作,公司发展势头很好,业绩持续增长。后来公司为了拓展业务,招募了C作为销售总监,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盈利,公司的发展也离不开C,为了让C尽心工作,A和B各拿出3%的股份相赠。公司股权结构变更为:A占股48%,B占股46%,占股6%。


随着公司的发展,矛盾也慢慢的来。我们知道,重大决策需要经过股东会决议而从A公司目前的股权架构来看,任何一方股权比例都不超过50%,但C从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发现了能让自己加重分量的漏洞。因为A和B都没有达到股东持股过半数的相对控制线,也都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决策权,只是B自愿让渡决策权。因此,每当A与B意见相左而B即将妥协时,C就会站在B的一边,通过股权多数“帮助”B争取决策权。渐渐地,B的权力欲望也被激发起来,而且认为C是坚定支持他的,他有了抗衡A的筹码,那个曾经的辅助者变成了权力争夺者。


 A也意识到了C的重要性,也想办法争取C站在自己一边。C的目的达到了,他成了左右A和B的关键因素,无论是A+C的股份之和,还是 B+C的股份之和,都超过了51%。于是,只要获得了C的支持,就等于某项决策可以通过了。C不再像开始支持B那样固定站队,而是在个人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周旋于A、B之间,终形成了A、B被双双架空,C成为隐形决策者的局面。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因为股权划分不合理导致小股东称霸,让公司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小股东形成的小集体趁机做大,窃取公司的高决策权。


微信图片_20221018181201.png

在现实情况中呢,创业企业因股份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失败的事例叫比比皆是。股权分配问題在初要是没有解决好,很可能为将来的创业失败种下安全隐患。在自主创业刚开始的“蜜月期”股东们也许不容易产生太大争执,正所谓可以共患难,无法同甘甜。特别是在自主创业到相应环节,基础走上正轨时,易于产生分歧。


近年来,股权激励的方式也是种类繁多,不管应用那种方法,一定要结合企业的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适合的才是好的。不要盲目跟潮或照抄照搬,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要做的是在现有的资源里应用恰当的方法,并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