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交所鸣锣上市(证券简称“蜜雪集团”,股票代码02097.HK),成为中国第四家新茶饮上市公司。截至下午收盘,蜜雪集团股价报收290.0港元/股,涨幅43.21%,全天成交额达43.3亿港元,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刷新港股茶饮行业市值纪录,蜜雪冰城的上市无疑是一场现象级的IPO。

当外界还在用"土味营销""下沉王者"定义蜜雪冰城时,其招股书披露的股权版图已展现出堪比科技巨头的资本运作能力。
一、从街边小店到全球万店帝国的崛起之路
1997年,河南郑州街头,一家名为“寒流刨冰”的小店悄然开张,创始人张红超用一台自制刨冰机,开启了蜜雪冰城的创业传奇。1999年,“蜜雪冰城”品牌正式启用,踏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2005年,张红超研发出首款标志性产品——售价仅1元的新鲜蛋筒冰淇淋,凭借超低价与高品质迅速打开市场。

2007年,联合创始人张红甫的加入为蜜雪冰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标准化运营体系的落地,并开启了加盟扩张模式,为品牌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年,蜜雪冰城成为中国现制饮品行业zui早建立中央工厂的企业,成功解决了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品质与成本难题,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2018年,对于蜜雪冰城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品牌超级IP“雪王”诞生。同年,蜜雪冰城海外门店在越南河内开业,迈出了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2021年一首「我爱你,你爱我,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洗脑神曲火遍全网。次年,蜜雪冰城首次冲击A股,虽未成功,但在2024年果断转战港股,并于2025年3月3日成功上市,实现了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跨越。
二、家族控股+员工持股的“双轨制”
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独具特色,其核心在于创始团队对控制权的牢牢把握以及对员工的激励机制。
1. 家族绝对控制权
蜜雪的股权架构以创始人张红超和张红甫两兄弟为核心,他们直接持有公司85.56%(各42.78%)的股权,并采取了一致行动协议(兄弟二人共享投票权,任何重大决策需双方共同同意)和AB股设计(虽未采用同股不同权,但通过持股比例天然形成决策垄断)来加固控制权,形成了高度集中且稳定的股权结构。
这种设计确保了创始人在公司重大决策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能够有效避免因股权分散而导致的决策混乱和内耗。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面对市场竞争和战略转型时,创始人可以迅速做出决策,推动公司的发展。

2. 员工持股激励
蜜雪冰城设立了“青春无畏”和“始于足下”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公司约0.90%(各0.45%)的股权。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蜜雪冰城为员工提供了一定的持股和激励机会,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这种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还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三、外投引入+上市地点的“双优势”
蜜雪冰城的上市也离不开外部投资的合理引入和上市地点的精心选择,同时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股权架构设计有助于公司保持战略的一致性和决策的高效性。
1. 外部投资的合理引入
蜜雪冰城在A轮融资时接受了外部投资,由美团龙珠、高瓴资本领投,CPE源峰等跟投。这些知名投资机构的加入,不仅为公司带来了资金支持,还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战略资源和行业经验。同时,外部投资的引入也增加了公司的股东背景和市场影响力,为公司的上市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上市地点的选择优势
蜜雪冰城选择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这与其股权架构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关系。香港市场允许“同股不同权”,适合创始人保留控制权。此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广阔的资金来源和更高的品牌知名度,有助于公司未来的国际化发展。
四、境外上市与境内实体的“防火墙”设计
蜜雪冰城在境外上市的过程中,采用了红筹架构来搭建其上市平台。这种架构不仅帮助公司绕开了境内复杂的审批流程,还通过多层控股公司实现了对境内运营实体的有效控制,形成了坚实的“防火墙”。
1. 红筹架构的搭建流程
设立境外控股公司:蜜雪冰城的创始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设立了持股公司,作为第一层控股公司。这一步骤不仅降低了注册和管理成本,还提供了较强的隐私保护。
设立开曼群岛公司:在BVI公司设立后,蜜雪冰城在开曼群岛设立了融资平台,作为未来上市的主体。开曼群岛的法律制度成熟且稳定,适合复杂的股权结构,因此常被选为上市主体。
设立香港公司:开曼群岛公司再在香港设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WFOE)。香港公司作为返程投资的直接主体,通过股权或协议方式控制境内的运营实体。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WFOE):WFOE设立在中国大陆,作为境外控股公司在中国的营运实体,通过股权或协议方式控制中国境内的运营公司。WFOE是资金转移的枢纽,境外的资金通过WFOE zui终进入到运营实体中,运营实体所产生的利润通过WFOE zui终转移给境外的上市公司。

2. “防火墙”设计
多层控股结构:通过多层控股公司(BVI公司、开曼群岛公司、香港公司、WFOE)的设立,蜜雪冰城形成了复杂的控股结构,有效隔离了境内外的风险。这种结构不仅降低了单一节点的风险,还使得公司在面对境内外不同监管环境时更加灵活。
五、从“卖奶茶”到“卖原料”的资本棋局
蜜雪冰城的真正利润核心并非门店加盟费,而是供应链收入占比超80%。其股权架构深度绑定这一战略,也成功构建了一个从原料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1. 河南大咖食品有限公司
作为核心原料生产基地,由蜜雪冰城100%控股,负责向加盟商销售果酱、奶精等原料。这种全资控股的方式,确保了蜜雪冰城对原料生产的绝对控制权,从而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把控。
2. 上岛智慧供应链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蜜雪冰城的仓储和物流服务,构建全国物流网络,由蜜雪冰城100%控股,使得蜜雪冰城能够更好地控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3. 两岸合资架构
在海南自贸区设立蜜雪国际贸易公司,利用“零关税”政策进口东南亚原料。这种两岸合资的方式,不仅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还优化了供应链的全球布局。
写在结尾
蜜雪冰城的股权架构是一部“中国式草根企业进化教科书”——它既保留了乡土企业的集权基因,又展现出资本化改造的精密计算。
但真正的考验或许在上市之后:当家族绝对控制遭遇资本市场对透明度的要求,当供应链利润面临行业价格战的挤压,这套架构能否持续护航万店帝国?答案或许藏在张氏兄弟的下一步棋局中。
【免责&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禁用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修改删除。
高合咨询专注于合伙人机制的设计与研究,以助力企业与个体事业共创为使命,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事业合伙关系理论实践理论构建者,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合伙共生,共同富裕。